小班午饭教育随笔
在学习、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午饭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午饭教育随笔1
一天午餐时,我和保育员正在给孩子们盛饭菜。
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红烧肉,咸蛋南瓜和菠菜平菇汤。吃饭开始了,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有个孩子大叫:“老师,你看呀,她把肉扔到我的盘里了!”我回头一看,只见小琪把自己盘里的一些小肥肉都放在了他的盘里,见我来了,低下了头对我说:“老师,我不要吃肥肉。”我忙问:“那肥肉给谁吃呢?”她不情愿的看了看我,没做声。放学后,我向她的家长了解到:原来,在家里小琪的奶奶特别疼她,好吃的东西,奶奶都是留给她吃的。
反思: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是因为孩子觉得分享就会使他失去他所得到的东西。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在家里,家长还要教孩子给家人分东西。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给自己。当孩子分东西给家长时,家长应高兴的接受下来,并表扬孩子真懂事,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现在的独身子女多,生活上一般都由父母包办,有些家长便把对孩子的爱狭义的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为了来表示自己的爱,往往不惜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却忽视了如何从情感上给孩子以爱抚、同情、体贴和鼓励。家长只注重对孩子的“养”,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这就会导致孩子情感体验贫乏,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出现麻木、无知的状况。所以,父母长辈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在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更健康的成长。
通过这一次与家长的谈话,家长也认识到自己一教育上的不足,要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的教育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更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深奥,也需要不断地学习育儿知识,使孩子更健康的发展。
小班午饭教育随笔2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莫过于进餐,针对小班的年龄特点,主要是训练幼儿能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其中大致可分为两方面: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进餐姿势、速度、程序等规范;软件,则包括幼儿进餐情绪、对饭菜的好恶等。
通过对我班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在进餐规范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进餐过程中,孩子们较兴奋,时常会窃窃私语甚至互相嬉戏,如果教师不提醒就会愈演愈烈;姿势不正确,无法避免的会使饭菜掉到地上、桌上,偶尔还会出现碗碟掉到地上的现象;幼儿进餐速度不均衡,或快或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起先,我只是在进餐过程中不断提醒、督促,但效果并不明显,对幼儿的行为只起到了暂时的压制。之后我采取说理的方法,例如:吃饭时说话,管理气管和食道的小门就会同时打开,饭菜就会自动的跑到气管中去等,孩子们从道理上理解了各种进餐规则,但由于个别幼儿自制能力比较差,所以仍需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才能正确进餐。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我采取了与幼儿互动的教育方式。在分组教学中,我与幼儿共同讨论了进餐的程序、规则、以及在进餐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孩子们非常积极,提出了许多我平时没有注意的问题,例如:个别幼儿遇到不爱吃的东西,到最后就会故意扔到地上以此来逃避,教师可以为她继续加菜;有些小朋友想添饭时,总是用嘴来代替手,教师就可以先给举手的孩子等。由此可以看到教师一双眼睛远远不如孩子们几十双眼睛观察的仔细,在细致的讨论后,我让孩子们将进餐环节中的各项规则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于是各项规则形象的跃然纸上。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于自己定的规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进餐过程中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在进餐环节中我也作了针对性的改动:将原先值日生将勺子一一发到幼儿手中,改变为值日生将勺子放入罐中,孩子们可在吃饭时自行取,饭后自觉擦桌子。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虽然,目前有些幼儿还需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不断提醒,但在不断的纠正和改进中,已有了显著的进步。我相信他们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小班午饭教育随笔3
一天,中餐时,我巡视下来,发现第三组有三个小朋友在闹情绪,菜一点儿也没吃,一个还眼泪汩汩留下来,我立马走过去,关切的问:“怎么啦?”雅雅小朋友哭着说,想他爷爷了,毅毅呢!只是哭,以我这几天的观察下来,他准是也想他的爸爸了,晨晨看到雅雅哭,也跟着哭,我耐心安慰他们,告诉他们,放学时,家里人就来接你了,赶快吃饭,谁饭吃的快,他们家里人也来得快。于是他们在我的大力蛊动下,开始吃了。这时,同桌的乐乐突然说:“老师,这个是什么?能吃吗?”我一看,乐乐手指点着“梅菜烧肉”在问,乐乐是外地小朋友,从没吃过这道菜。于是我对乐乐说了菜名,并告诉他这菜很好吃,乐乐轻轻尝了一点,说:“老师,这个好吃,我喜欢。”只见他一口饭,一口菜,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我灵机一动,对其他孩子说“你们也赶快尝尝,多好吃的菜呀!”这几个闹情绪的小朋友纷纷都动起手来,接着,我又请他们几个比赛,看谁能吃得又干净又快,同时不忘多多夸奖孩子们的进步表现,对于不愿吃的雅雅,我动手给她喂了几口,引起她的食欲后,我让她参与他们组进行的比赛,并以她肯定能行的话语鼓励她,慢慢地她忘却了哭泣,在与同伴们的比赛中高兴的'就餐着。
午餐过了一半时间,我发现第五组中有几个小朋友的饭还是挺多的,怡怡是吃饭速度慢,洋洋和圆圆是懒动手,在家经常是大人喂的,我上前,轮流给他俩喂,并告诉他们多吃饭,身体棒,就像奥特曼那样强壮。园园由于老师来喂,嘴巴张得很大,乖乖的合作着,我笑着说:“哟,你的嘴巴像大老虎的嘴,好厉害啊!”圆圆高兴的笑了,轮到洋洋了,他也毫不示弱,把最张得大大的,以示他才是一只真正的大老虎,我连忙表扬他俩大口大口的吃饭样儿,旁桌的小朋友雅雅听了,也赶快向我展示她的大嘴巴,我连忙一一表扬,称赞他们棒,在你争我赶的状态下圆圆和洋洋很快就把饭吃好了。
孩子们的用餐需要营造一个积极氛围,促进他们食欲,积极用餐。
小班午饭教育随笔4
早晨,一凡的妈妈有点为难地对我说,一凡一直饭量很小,希望我们多多关照。一凡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比同龄人瘦小,饭量也明显比同龄人小,所以,每当吃饭时,我们都很关注他,总是“要求”或“鼓励”他多吃点,但效果并不好。这不,今天午饭时,一凡又在发愁了:“老师,我吃不了这么多。”在以往,我会说:“吃那么点怎么行,多吃点。”而今天,我却说:“慢慢吃,能吃多少算多少。”随后,我没有过多地去打扰他。过了一会儿,再看一凡,发现在没有“定额”的情况下,一凡反而比平时吃得多,最后还冲我甜甜地一笑:“老师,我都吃了。”我也报以欣喜的微笑。
今天的事值得我反思。以往,我们总是不停地叮嘱:“多吃点。”“再吃点。”“一定要吃完这些。”我们自以为那是关心孩子,是为孩子健康成长着想。然而,爱心如果没有恰当的言行相伴,往往事与愿违。一凡往往在我们的“看护”“鼓励"下要么就着泪水吃完饭,要么焦虑得吃不下饭。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现在想来,正是我们的反复叮嘱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其实,针对孩子的有些问题,我们需要顺其自然,如果孩子没有压力和负担,反倒容易解决。
小班午饭教育随笔5
我们班有个漂亮的小美女叫凯凯,她不仅漂亮聪明,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对于宝宝在吃饭问题上,我们需要从头开始。比如饭前洗手,教宝宝先认识手心手背,在教宝宝洗手的方法,先洗手心再洗手背,吃饭姿势的纠正,要用右手拿勺子吃饭,勺子怎么拿,用哪个手拿等这些都需要从零开始慢慢教。
第一次吃饭我们是花功夫最多的一次,他们也是学的最认真的一次,凯凯是学的最好也是学的最快的宝宝。到了下午餐时,大多数的宝宝根据提示都基本记住了。就在大家吃的香喷喷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洪亮而且稚嫩的一句话“小朋友快用右手拿勺子老师说吃饭要用右手拿勺子”。
通过我的观察,纠正后的宝宝们吃饭用手的姿势都是对的。我疑惑的问凯凯指的那位小朋友。凯凯指着对面的宝宝说“老师他不是用右手拿的勺子”。
当时的我特别高兴我觉得这个宝宝的洞察力非常好,我又想怎么形容她就明白的更快呢?后来我想宝宝们只有自身真正的体会了他才会理解真相的,然后我就让凯凯用右手拿着勺子走到对面的小朋友的边上,我说凯凯你发现了什么呀?他拿的和你用手一样吗?她天真的说,老师他怎么的手和我的一样。我说凯凯真棒,老师跟你说,因为你们坐的方向不一样,你们右手拿东西的方向就是相反的,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