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观后感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战马》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战马》观后感1止战之殇——战马观后感特定的历史环境、特殊的人物视角、特有的拍摄风格,斯皮尔伯格在20xx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电影《战马》 。这是一部从一匹马的角度传达了励志、坚强的感情,有着非常好的教育意义的励志片。
“这是一匹令人印象深刻的马”,remarkable是电影里的台词,出自我最喜欢的一场戏——Joey在无人区被铁丝网所困,英德各有一名士兵冒着生命危险走出战壕,帮它脱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严面前,战争顿时变得毫无意义。最棒的是那个德军对身后的战友们喊了一句,“我还需要一把剪刀”。然后战壕后立刻扔出了五六把来,落在水坑里,让人忍俊不禁,又感动不已。
其实在《战马》的初始场景中并没有战火,而是着力表现了20世纪早期英国农村生活的那种伤感调调。德文郡一位喝醉了的农夫Ted在拍卖会上高价买回了一匹精装的纯种骏马,他的儿子为它起名Joey并训练它犁地。在满是青翠泥土、花昵衣服的氛围中,加上一只脾气不好的鹅,电影其实还有一点偏娱乐化的风格。金色阳光下的田园的风光和John williams洗练的音乐,让电影表现的既乡土又宏大。但田园风光的背后也有战争的记忆——Ted曾经在南非和波尔人(土著,殖民)战斗过,并因此获得了皇室的勋章。只是他厌恶战争的罪恶,将锦旗和勋章以及过去的经历都丢弃在岁月的垃圾桶里,并每天依靠酗酒来忘记过去。《战马》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并植根在国家的记忆之上。
不过电影并没有一直停留在德文郡的乡村风光之中,还是很快的进入了战争。Joey被“征召”入伍,横穿英吉利海峡、佛兰德斯和法国,在英德双方的军队中,经历噩梦。和大部分战争片中的反战宣言一样,“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战争拿走了所有人都一切)——《战马》中也有对战争最真实的清算,且不止一次的在电影里重复,不言自明。前半部分基本是对人类战争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后半部分却又对人类与非人类的关系抱有一份能够和谐统一的希望,正如斯皮尔伯格以往的大多数影片一样。
简单的回顾一下斯皮尔伯格的银幕作品不难发现,他的电影有着一贯的主题。看看他都对观众说过些什么?鲨鱼、马、外星人、恐龙、人工智能尽管斯皮尔伯格和编剧Lee Hall以及Richard Curtis都努力在避免让《战马》陷入到重复之中,并在故事的结构上了很大的功夫,也有很多创新之举,比如以一匹马的战火浮生来表现战争对战争双方的摧残,也使得马匹没有成为戏剧的傀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轻易的找出《战马》的主题——对人类和非人类之间关系的迷恋和焦虑。
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里,有时候人类与非人类的界限很难划清:人工智能和ET常常表现的和人类没有区别。但另外一些时候,如《勇者无畏》和《辛德勒名单》中,自私的人类又处于被否定的地位。有时候人类被威胁,有时候人类被安慰,但电影总是不忘探究一种存在主义的神秘命题:我们是谁?而斯皮尔伯格的答案总是很明确,人性总有缺陷,但不至于丧失希望。他往往尝试着乐观,所以在电影的结尾,我们总是能收获救赎的力量——《战马》结尾主人公牵着马在夕阳的余辉下回到家中,交还父亲荣耀的锦旗就是最好的例证。
整个影片的颜色非常浓厚,好像是油画一样,完全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景和浓厚的战争场面。没有靠爆破的震撼和血腥的惊恐来衬托出战争的宏大。
看完之后,感想很多,似乎与想象不一样。当我以为我将看到一部人和马,战争与和平,波澜壮阔史诗般电影的时候,结果是一部更适合在悠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品味的心灵电影;当我以为我将看到穷苦的醉农夫只是路过马匹拍卖场打酱油的路人甲,结果真的让他用30金币拍到了马匹。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傲慢的地主带着人大打出手逼农夫交租的时候,结果我看到地主盛气凌人但还是彬彬有礼。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农夫的太太会逼迫农夫把马送给地主以抵租金时,结果我看到她选择了尊严。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带着美女的富二代跑车超过骑着骏马的青年扬尘而去的时候,结果是美女对骑着马儿的青年背景致意。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军官利用武力蛮横低价抢购下骏马时,结果是农夫讨价还价让他的20金币加码到30金币,还承诺要好好对它。当我以为我将看到英俊的骏马爱上一匹母马的时候,结果是它和另一匹公马通过竞争成为好战友。
当我以为我将看到被俘的战马将遭受敌军的毒打虐待时,结果是士兵依然把马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哥哥带着弟弟逃跑,带着战马开始另一段故事时,结果是做了逃兵的兄弟被无情的枪毙。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可爱的小姑娘把马藏在寝室,自己躺在床上,大兵即将闯入时,结果是大兵拿走自己要的粮食,没有把农庄翻到底朝天。当我以为我将看到小姑娘的马被强迫征走时抓住马不放,被拖行在地惨痛万分时,结果是爷爷和士官之间一句意味深长的对话,你是个明白人。当我以为我将看到战马宁死也不愿意做拉着大炮的烈马时,结果是为了照顾自己的朋友,战马主动钻进了马套。当我以为我将看到溃败的逃兵为了避免敌人得到马而枪毙它时,结果是跑,快跑,士兵为马选择了一条前途莫测的生路。
《战马》观后感2“要不我俩来一场拳击比赛吧,谁赢谁就能得到这匹马!”
“那样两边就又打起来了!你带有硬币吗?”
这是电影《战马》中的一个场景:在战争前线,作为敌对的双方,一个英国士兵和一个德国士兵,在共同救助一匹战马后就战马的归属权的对话。如果你非常用心的从开始看这部电影,看到这个场景,你一定会会心的笑出来,很欣慰。
影片以一片广袤的原野开始,缓慢的镜头,舒缓的节奏,甚至能听到风吹过茅草的声音。之后就是一场拍卖,一场关于影片主角Joey的拍卖。于是,一个整天醉生梦死的“酒鬼”勃起了一把,在伟大的一天和平庸的一天之间,选择了前者,倾尽所有花了在几乎所有人眼里都不值的30个金币拍下了Joey。事实证明,一时冲动的勃起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但若hold不住的话,将带来长时间的烦恼。但是,若一生都不能勃起一回,那……?
果不其然,带着Joey回家的“酒鬼”遭到了老婆rose的训斥以及一个月之内若训练不好将会把Joey退回去的警告。之后,“酒鬼”的儿子——男孩Robert训练Joey,并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将满是石头的河床犁了一遍。直到此时,这部影片似乎都只讲述了一个爱马的男孩和他的马一起由平凡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
在男孩的印象中,父亲就是一个跛了脚的酒鬼。于是在极度劳累的情况下忍不住地抱怨了几句。母亲听到后,就给儿子讲了关于父亲的故事:原来父亲曾是一个战斗英雄,因无法忍受自己在战争中的杀戮而整日用酒精来麻痹自己;但是, ……此处隐藏4007个字……,英军士兵看到了被困的joey,他们轮流吹出口哨呼唤着命悬一线的joey,最后一名英国士兵冒死举着白旗准备前去解救joey。或许是在无人区能幸存下来的顽强生命力打动了所有人,为了解救joey,本来互为敌人的英德两名士兵友好地站到一起,有商有量地剪除掉所有的铁丝网,救下了joey。在决定joey归谁时,战争的双方采用非常绅士的方法,并在告别时像朋友和兄弟一样惜别。因为一匹马,本来是敌人变成了朋友,我想这一段是整个电演的高潮和精髓所在。斯皮尔伯格真是伟大的导演,他用这样温馨的场面,简单的对话,友好的告别来表达战争、和平、人性这样深刻的主题。
在后方,在全是伤员的救护场所,受伤的albert和受伤的joey重逢了,是那熟悉的口哨声让他们重逢,那一刻,所有人被感动了。
战争结束了。按规定,joey要被拍卖,战友们凑钱希望albert能将joey买回来。在竟拍时刻,那个做果酱的德国老先生为了她的孙女花了100英镑的高价买下了joey,但是在看到了joey和albert的深刻感情后,爷爷果断将joey还给albert。
我想,斯皮尔伯格用马作为电影的主角,比起他前两部战争电影,还原了自然界最本真的情感。大兵瑞恩中,为了救一个人的生命,牺牲了好几个人的生命;辛德勒名单中,商人为了救犹太人,这些都是战争中一方人的情感。而在这部电影中,马是主角,动物不会发起战争,在战争中它也没有偏见:作为英国士兵的战马时,它飞快奔跑,帮助英国突袭德军;一旦变成德军的战马,他负责把受伤的士兵拉出战区,后来他又帮德军拉大炮,而这致命的大炮轰向的对象却是英军,甚至是养它长大的albert。马没有能力左右人类,甚至没有能力左右它自己的命运,可是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来自自然最本事的情感,也是人类最终的价值取向。最终,人类会在这种最本真的情感面前,放下偏见,找到自己最初最真的.本性。
《战马》观后感5本片主要讲述了英国农场少年阿尔伯特与他的马乔伊因为战争被迫分离,乔伊在战争中颠沛流离,几易其主,最终又回到主人阿尔伯特身边的动人故事。其实,本片就是在婉转的传达导演斯皮尔伯格电影中一贯出现的“回家”母题。通过这次观影,我深深体会到了马与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是这部战争片所特有的温情。
一、无战亦马—战争之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情怀。
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位怀有赤子之心的电影导演,无论任何题材的电影,他都可以始终保持他那颗童心,并在其电影中灌输其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用他那极富有想象力的大脑为自己,也为全世界爱好电影的观众编织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美梦。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场景就是英德两国的士兵为了帮助在战火中被铁丝网缠住的战马而使战争停止了五分钟。不知这段“黑色幽默”是导演的奇思妙想还是世界战争史上真有其事,但是如此富有人道主义的救援与浪漫主义的想象无疑为残酷冰冷的战争涂抹上了一丝亮色,一缕温情。再好像那两个德国小兵,在迷茫和挣扎中被战争毁灭,却特意安排他们睡前的笑闹,一下衬托出战争的残酷无情,这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作战,却因为当了逃兵被枪毙。法国郊外的祖孙为了忘却战争夺去的亲人隐居,最终还是要失去带来快乐的小马;当了督战队的青年为了不枪毙后退的战友只好自己冲上前线赴死;粗鲁的德国大叔直到最后也希望自己喜爱的马匹能安全;这些小人物众生相是斯皮尔伯格的拿手好戏,这也成为了这个片最大的特点,一马串联,群相尽显。战争是灾难,所以灾难中的光点更加耀眼。
二、以战马为主体—马在全文中的分身定位。
作为影片中最重要的主人公——在战火中颠肺流离的那匹战马,其命运一直是推动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主线。这匹战马起初因为战争原因被迫与其主人阿尔伯特分离,跟随了一个英国上尉,然后又辗转给了两个年轻的德国士兵,其后又被英国农场的一对祖孙收养,过后又回到了德国士兵手里,之后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被英国士兵救助,最后又回到了主人公阿尔伯特身边。这批战马可谓命运多舛,在乱世中几易其主,去过不同的地方,跟随过不同的主人。而每去一个地方,每遇见一个主人,他们都展现了超越民族,超越种族的人道主义精神: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而战马乔伊也通过其勇气与力量感染鼓舞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它的特殊性在于将马作为叙事的主体,这种叙事手法除了动画片在影片中是很少见的,关于狗的虽有
很多,也大多是在狗作为主人的心灵慰藉时登上屏幕的,以马为主体的便更少了,虽然在很多战争片中也会出现,此时的马也只是作为必不可少的道具出现的。说实话,影片开头的视角有些涣散,艾伯特看着乔伊出生,看着它成长,到与它相处共同成长,这一段故事都是艾伯特的视角,到战中、战后,随着马的奔跑战争百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及影片结尾马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艾伯特一家三口在历经战争洗礼后紧紧拥抱在一起,所以,与原著以马的旁白串联起整个故事不同,这是一部以马为主体而非以马为视角主角的影片。
三、以马为主题—马的人格化。
“它又不是狗”这句台词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可以想见,人与马的感情是不常被人提及更不会为人乐道的,这种感情对于处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更是无从也无处沟通的,迈克尔`莫伯格在写《战马》影评时做了很长时间的调查走访了很多地方,他观察到那些侥幸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是宁愿与马交流也不会对人产生任何信任的,特别是一战,天寒、地冻、饥饿等等在科技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如此大规模的混战如绞肉机一样吞噬了太多人的生命。此时,人与马之间,唇亡齿寒,共生共存。人与马的关系是影片中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情感线索,无论是幼时在农场还是战争时在英方或者德方马都能遇到伯乐。在《战马》中几乎每一个爱马的人都会给马取个名字,这表明他们赋予了马人性,马不只是生物,更不是只能任人宰割,病了就遭抛弃,老了便遭宰杀的畜牲,这是马与人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马的人格化将马置于与人并肩的地位,为以后乔伊似懂非懂的回应尼克斯队长在战前对他的祝福“Good luck my friend” ,乔伊与托普敦在战争中兄弟般的友谊,乔伊与小姑娘艾米莉的嬉戏,以及最后条件反射般的回应了小主人的召唤等等人情味的事件做足了准备。人与马有了对等的人格,我们会发现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乔伊与艾伯特、军官与艾伯特、艾伯特与小时候的玩伴、艾伯特与父亲这些人物关系中都有着战争片中铮铮的兄弟情谊, “男人对男人”尼克斯队长道出了这一点。
毕竟,这还是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必然会有所涉及。本片中对于战争场面的直接表现有两处:一是奇兵突袭,一是战壕冲锋。然而,导演对于这两场战争场面的刻画那也只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点到为止,小打小闹罢了。在影片中,我们不会看到那种枪林弹雨、子弹爆头、胳膊满天飞的血肉模糊的壮烈场景。导演有意的弱化了战争的残酷这条线索,而有意的去强化处于极度战争背景下人们之间的那种超越民族的勇气、力量以及处处散发出的人性的温情。而这也正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之处,豆瓣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一部没有硝烟的电影。而我更愿意说它是一部没有战争的关于马的传奇。因为即使是战争的出现也只是为了突出即使历经沧桑,战马依旧会回到它真正的主人身边的美好情怀。